2012年8月,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批準了蘇州市軌道交通4號線及支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一、為了保護古城風貌、優(yōu)化城市空間布局、緩解中心城區(qū)交通壓力、促進長三角區(qū)域一體化發(fā)展,根據《蘇州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guī)劃》,同意建設蘇州市軌道交通4號線及支線工程。
二、該工程主線線路起自相城區(qū)蘇虞張路站,途經相城北部新城、蘇州火車站、北寺塔、觀前商圈、南門商圈、吳中區(qū)中心城區(qū)、吳江市濱湖新城、吳江汽車站、松陵站等客流集散點,止于吳江市同津大道站。線路全長42公里,全部為地下線,設車站31座,全部為地下站。其中換乘站8座,分別與其他軌道交通線路和鐵路客站換乘。設松陵車輛段與綜合基地、元和停車場。控制中心合設于廣濟路控制中心。
支線在紅莊站與4號線接軌,向西延伸至越溪,止于吳中區(qū)龍翔路站。線路全長11.1公里,全部為地下線,設車站7座(不含接軌站)。設天鵝蕩停車場。
本工程車輛采用B型車,直流1500伏架空接觸網授電方式,最高運營時速80公里。初、近、遠期均采用6輛編組,初期配屬車輛40列/240輛。初、近期采用支線貫通主線且大小交路套跑的運行方式,遠期支線獨立運營。初、近、遠期高峰小時發(fā)車對數分別為14對、18對和26對。工程機電設備配置方案按咨詢評估后確定的方案執(zhí)行。
三、本工程投資為357.49億元。其中,資本金125.12億元,占總投資的35%,由蘇州市財政承擔;資本金以外的資金利用國內銀行貸款解決。
建設工期為4年6個月。
四、項目業(yè)主為蘇州軌道交通有限公司,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五、下階段工作。深入研究本線與1、2號線換乘站通行能力、站臺安全、緊急疏散等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應對措施和處理方案。進一步優(yōu)化支線與主線接軌站和車輛基地建設方案,合理控制建設規(guī)模和工程投資,盡量減少今后工程變化造成的浪費。深入研究軌道交通建設與沿線土地利用及其他交通設施的關系,優(yōu)化銜接換乘方案,做好交通接駁設施規(guī)劃與用地控制。進一步落實車輛和機電設備自主化方案,努力提高關鍵技術自主化水平。抓緊研究長期穩(wěn)定的運營補虧政策與措施,落實運營期資金補償方案。
六、項目實施中如有重大變化,須及時上報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