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一线无码|日韩国产欧美另类视频一区|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久久|人妻丝袜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视频午夜一区二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播放 ,免费视频成人国产精品网站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信息檢索:
農業(yè)政策 | 新聞 | 圖片 | 下載 | 專題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經濟發(fā)展 > 內容

對2013年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數(shù)據及歷史數(shù)據修訂的說明

網址:www.urbancurrysf.com 來源:資金申請報告范文發(fā)布時間:2015-08-06 10:04:15
 一、關于2013年支出法GDP核算與修訂情況 
  按照第三次經濟普查年度支出法GDP核算方案,根據2013年全國經濟普查資料和有關專業(yè)、部門統(tǒng)計數(shù)據、補充調查數(shù)據,國家統(tǒng)計局對2013年支出法GDP數(shù)據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2013年支出法GDP總量為589737億元,比初步核算數(shù)增加3064億元。其中,最終消費支出增加8843億元,資本形成總額減少6180億元,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增加401億元。
 
 ?。ㄒ唬└倪M了居民消費支出的資料來源和計算方法。
 
  為使居民消費支出核算結果更符合實際,對居民消費支出資料來源和計算方法進行了較大改進。將原來居民消費支出核算主要使用住戶調查資料,調整為以住戶調查資料為基礎,綜合利用有關行政記錄、貨物和服務的生產和銷售資料進行調整的方法進行計算,共增加居民消費支出7575億元。
 
  (二)修訂了政府消費支出的核算口徑和資料來源。
 
  政府消費支出核算進行了兩個方面的修訂。一是核算口徑的修訂。根據聯(lián)合國國民賬戶體系(SNA)的規(guī)定,由政府負擔、用于城鄉(xiāng)居民醫(yī)療衛(wèi)生方面的支出由原來的居民消費支出調整為政府消費支出。二是資料來源的修訂。初步核算數(shù)據利用財政部財政支出月度統(tǒng)計資料計算,此次修訂數(shù)據則利用財政部財政支出年度決算資料進行計算。經修訂,政府消費支出比初步核算數(shù)增加1268億元。
 
 ?。ㄈ┬抻喠斯潭ㄙY本形成總額的核算范圍和資料來源。
 
  對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的修訂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擴大了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的核算范圍。根據聯(lián)合國SNA將軍事武器系統(tǒng)投資納入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的規(guī)定,利用財政統(tǒng)計資料增加了這部分內容。二是利用工信部、國土資源部等部門資料,重新核算了計算機軟件產品、礦藏勘探費和土地改良支出等數(shù)據。三是根據第三次經濟普查等相關資料對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其他部分進行了修訂。經修訂,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比初步核算數(shù)減少6048億元。
 
 ?。ㄋ模├玫谌谓洕詹橄嚓P資料,對存貨變動進行了修訂。
 
  存貨變動初步核算主要是利用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和國有企業(yè)存貨統(tǒng)計資料計算。本次修訂利用第三次經濟普查有關資料和國資委年度財務決算資料,對存貨變動進行了重新核算,核算結果比初步核算數(shù)減少了132億元。
 
 ?。ㄎ澹├脟H收支平衡表數(shù)據,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數(shù)據進行了修訂。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初步核算數(shù)按海關統(tǒng)計數(shù)據推算,本次修訂利用國家外匯管理局2013年度國際收支平衡表數(shù)據核算,貨物服務凈出口比初步核算數(shù)增加401億元。
 
 ?。┳罱K消費率、資本形成率和凈出口率的變化。
 
  經修訂,2013年最終消費率為51.0%,比初步核算數(shù)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居民消費率為37.3%,比初步核算數(shù)提高了1.1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率為46.5%,比初步核算數(shù)降低1.3個百分點,其中,固定資本形成率為44.6%,比初步核算數(shù)降低1.3個百分點;凈出口率為2.5%,比初步核算數(shù)提高0.1個百分點。
 
  二、關于支出法GDP歷史數(shù)據的修訂情況
 
  按照我國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和國際通行做法,由于資料來源和統(tǒng)計指標口徑的調整,在2013年支出法GDP數(shù)據修訂的基礎上,需對1978—2012年支出法GDP歷史數(shù)據進行修訂。為此,根據歷年各種相關基礎資料和統(tǒng)計指標口徑調整情況,利用“趨勢離差法”,對每一年的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數(shù)據進行評估調整,修訂出1978—2012年支出法GDP數(shù)據。
 
1: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  
本表按當年價計算 單位:億元  
年份 支出法國內生產
總值
最終消費支出   資本形成總額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消費支出 固定資本形成 存貨變動  
 
1978 3605.6 2239.1 1759.1 480.0 1377.9 1073.9 304.0 -11.4  
1979 4045.4 2586.5 2014.0 572.5 1478.9 1153.1 325.8 -20.0  
1980 4539.3 2974.3 2336.9 637.4 1579.7 1302.4 277.3 -14.7  
1981 4919.6 3282.3 2627.5 654.7 1620.2 1339.3 280.9 17.1  
1982 5385.9 3580.7 2867.1 713.6 1714.2 1513.2 201.0 91.0  
1983 6033.4 4068.6 3220.9 847.6 1914.0 1688.3 225.7 50.8  
1984 7293.7 4797.3 3689.5 1107.7 2495.1 2127.0 368.1 1.3  
1985 9121.5 5931.1 4627.4 1303.6 3557.5 2772.0 785.5 -367.1  
1986 10406.2 6739.5 5293.5 1446.0 3921.9 3219.7 702.2 -255.2  
1987 12221.8 7649.0 6047.6 1601.4 4562.0 3738.7 823.3 10.8  
1988 15252.9 9433.8 7532.1 1901.7 5970.2 4751.9 1218.3 -151.1  
1989 17270.1 11043.0 8778.0 2265.1 6412.7 4419.4 1993.3 -185.6  
1990 18968.4 12011.1 9435.0 2576.1 6447.0 4527.8 1919.2 510.3  
1991 22014.1 13628.6 10544.5 3084.1 7768.0 5670.3 2097.7 617.5  
1992 27208.0 16246.1 12312.2 3933.9 10686.3 8313.7 2372.6 275.6  
1993 35751.2 20826.9 15696.2 5130.7 15603.8 13395.3 2208.5 -679.5  
1994 48644.9 28305.9 21446.1 6859.8 19704.9 16976.5 2728.4 634.1  
1995 61328.9 36225.7 28072.9 8152.8 24104.6 20119.5 3985.1 998.6  
1996 71861.2 43117.6 33660.3 9457.2 27284.5 23047.7 4236.8 1459.2  
1997 79739.2 47556.7 36626.3 10930.4 28632.5 25029.5 3603.0 3549.9  
1998 85174.4 51509.8 38821.8 12688.0 30035.4 28390.2 1645.2 3629.2  
1999 90447.3 56681.9 41914.9 14767.0 31228.7 29804.5 1424.2 2536.6  
2000 100080.1 63729.2 46987.8 16741.5 33960.7 32962.3 998.4 2390.2  
2001 110657.4 68617.2 50708.8 17908.4 39715.6 37400.7 2314.9 2324.7  
2002 121576.7 74171.7 55076.4 19095.4 44310.9 42978.0 1332.9 3094.1  
2003 137457.3 79641.5 59343.8 20297.7 54850.9 52978.6 1872.3 2964.9  
2004 161616.4 89224.8 66587.0 22637.9 68156.0 64405.3 3750.7 4235.6  
2005 187767.2 101604.2 75232.4 26371.8 75954.0 74230.0 1724.0 10209.1  
2006 219424.6 114894.9 84119.1 30775.8 87875.2 85275.1 2600.0 16654.6  
2007 269486.4 136438.7 99793.3 36645.4 109624.6 102630.0 6994.6 23423.1  
2008 317172.0 157746.3 115338.3 42408.0 135199.0 124958.1 10240.9 24226.8  
2009 346431.1 173093.0 126660.9 46432.1 158301.1 152917.7 5383.4 15037.0  
2010 406580.9 199508.4 146057.6 53450.9 192015.3 181189.6 10825.8 15057.1  
2011 480860.7 241579.1 176532.0 65047.2 227593.1 213936.8 13656.3 11688.4  
2012 534744.6 271718.6 198536.8 73181.8 248389.9 237750.6 10639.3 14636.1  
2013 589737.2 301008.4 219762.5 81245.9 274176.7 263027.9 11148.8 14552.1  
2014 640796.4 328311.2 241541.7 86770.5 295022.3 283017.6 12004.7 17462.9  
 
 
2: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構成  
本表按當年價計算 單位:%  
年份 支出法國內生產
總值
最終消費支出   資本形成總額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消費支出 固定資本形成 存貨變動  
 
1978 100.0 62.1 48.8 13.3 38.2 29.8 8.4 -0.3  
1979 100.0 63.9 49.8 14.2 36.6 28.5 8.1 -0.5  
1980 100.0 65.5 51.5 14.0 34.8 28.7 6.1 -0.3  
1981 100.0 66.7 53.4 13.3 32.9 27.2 5.7 0.3  
1982 100.0 66.5 53.2 13.2 31.8 28.1 3.7 1.7  
1983 100.0 67.4 53.4 14.0 31.7 28.0 3.7 0.8  
1984 100.0 65.8 50.6 15.2 34.2 29.2 5.0 0.0  
1985 100.0 65.0 50.7 14.3 39.0 30.4 8.6 -4.0  
1986 100.0 64.8 50.9 13.9 37.7 30.9 6.7 -2.5  
1987 100.0 62.6 49.5 13.1 37.3 30.6 6.7 0.1  
1988 100.0 61.8 49.4 12.5 39.1 31.2 8.0 -1.0  
1989 100.0 63.9 50.8 13.1 37.1 25.6 11.5 -1.1  
1990 100.0 63.3 49.7 13.6 34.0 23.9 10.1 2.7  
1991 100.0 61.9 47.9 14.0 35.3 25.8 9.5 2.8  
1992 100.0 59.7 45.3 14.5 39.3 30.6 8.7 1.0  
1993 100.0 58.3 43.9 14.4 43.6 37.5 6.2 -1.9  
1994 100.0 58.2 44.1 14.1 40.5 34.9 5.6 1.3  
1995 100.0 59.1 45.8 13.3 39.3 32.8 6.5 1.6  
1996 100.0 60.0 46.8 13.2 38.0 32.1 5.9 2.0  
1997 100.0 59.6 45.9 13.7 35.9 31.4 4.5 4.5  
1998 100.0 60.5 45.6 14.9 35.3 33.3 1.9 4.3  
1999 100.0 62.7 46.3 16.3 34.5 33.0 1.6 2.8  
2000 100.0 63.7 47.0 16.7 33.9 32.9 1.0 2.4  
2001 100.0 62.0 45.8 16.2 35.9 33.8 2.1 2.1  
2002 100.0 61.0 45.3 15.7 36.4 35.4 1.1 2.5  
2003 100.0 57.9 43.2 14.8 39.9 38.5 1.4 2.2  
2004 100.0 55.2 41.2 14.0 42.2 39.9 2.3 2.6  
2005 100.0 54.1 40.1 14.0 40.5 39.5 0.9 5.4  
2006 100.0 52.4 38.3 14.0 40.0 38.9 1.2 7.6  
2007 100.0 50.6 37.0 13.6 40.7 38.1 2.6 8.7  
2008 100.0 49.7 36.4 13.4 42.6 39.4 3.2 7.6  
2009 100.0 50.0 36.6 13.4 45.7 44.1 1.6 4.3  
2010 100.0 49.1 35.9 13.1 47.2 44.6 2.7 3.7  
2011 100.0 50.2 36.7 13.5 47.3 44.5 2.8 2.4  
2012 100.0 50.8 37.1 13.7 46.5 44.5 2.0 2.7  
2013 100.0 51.0 37.3 13.8 46.5 44.6 1.9 2.5  
2014 100.0 51.2 37.7 13.5 46.1 44.2 1.9 2.7  
                     
 
 
3:三大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
年份 最終消費支出 資本形成總額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貢獻率 拉動 貢獻率 拉動 貢獻率 拉動
(%) (百分點) (%) (百分點) (%) (百分點)
1979 85.1 6.4 18.1 1.4 -3.2 -0.2
1980 77.5 6.1 20.7 1.7 1.8 0.1
1981 88.7 4.6 -1.1 -0.1 12.4 0.6
1982 56.4 5.1 22.9 2.0 20.7 1.9
1983 75.7 8.1 32.4 3.5 -8.0 -0.9
1984 69.7 10.6 41.3 6.3 -11.0 -1.7
1985 71.2 9.6 80.0 10.8 -51.2 -6.9
1986 49.5 4.4 15.2 1.3 35.3 3.2
1987 41.1 4.8 26.5 3.1 32.4 3.8
1988 43.2 4.9 56.0 6.3 0.8 0.1
1989 83.5 3.5 -16.8 -0.7 33.3 1.4
1990 92.6 3.6 -62.0 -2.4 69.4 2.7
1991 61.7 5.7 37.9 3.6 0.4 0.0
1992 56.0 8.0 52.3 7.5 -8.3 -1.2
1993 57.8 8.1 52.5 7.2 -10.3 -1.4
1994 34.2 4.5 36.6 4.8 29.2 3.8
1995 46.2 5.1 46.9 5.1 6.9 0.8
1996 62.6 6.2 34.5 3.4 2.9 0.3
1997 43.2 4.0 14.6 1.3 42.2 3.9
1998 64.8 5.1 28.4 2.2 6.8 0.5
1999 87.1 6.6 20.4 1.6 -7.5 -0.6
2000 78.2 6.6 21.4 1.8 0.4 0.0
2001 49.3 4.1 65.3 5.4 -14.6 -1.2
2002 57.6 5.2 38.1 3.5 4.3 0.4
2003 35.8 3.6 69.6 6.9 -5.4 -0.5
2004 43.5 4.4 61.9 6.2 -5.4 -0.5
2005 56.0 6.4 33.0 3.6 11.0 1.3
2006 42.7 5.4 42.6 5.4 14.7 1.9
2007 46.1 6.5 43.6 6.2 10.3 1.5
2008 44.7 4.3 51.8 5.0 3.5 0.3
2009 57.7 5.3 87.1 8.0 -44.8 -4.1
2010 46.9 5.0 66.0 7.0 -12.9 -1.4
2011 62.7 6.0 45.2 4.3 -7.9 -0.8
2012 56.7 4.4 42.0 3.2 1.3 0.1
2013 48.2 3.7 54.2 4.2 -2.4 -0.2
2014 50.2 3.7 48.5 3.6 1.3 0.1
 注:
  1.本表按不變價格計算。三大需求指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大構成項目,即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2.貢獻率指三大需求增量分別與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增量之比。
  3.拉動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分別與三大需求貢獻率的乘積。
 
 
4:居民消費水平
年份 絕對數(shù)(元) 指數(shù)(1978年=100)
全體居民 農村居民 城鎮(zhèn)居民 全體居民 農村居民 城鎮(zhèn)居民
1978 184 138 405 100.0 100.0 100.0
1979 208 159 425 107.0 106.6 102.9
1980 238 178 490 116.8 115.7 110.4
1981 264 202 517 126.2 127.3 113.8
1982 284 227 504 133.1 140.7 108.6
1983 315 252 547 145.3 154.1 115.6
1984 356 280 621 160.9 168.2 128.0
1985 440 346 750 181.3 192.5 137.4
1986 496 385 847 191.6 200.8 145.8
1987 558 427 953 203.1 212.6 152.2
1988 684 506 1200 212.6 219.8 159.9
1989 785 588 1345 221.3 232.4 161.4
1990 831 627 1404 227.5 240.4 163.6
1991 916 661 1619 242.2 246.0 181.2
1992 1057 701 2009 265.8 250.5 212.3
1993 1332 822 2661 293.8 261.7 243.9
1994 1799 1073 3645 313.8 274.9 260.8
1995 2330 1344 4769 339.8 288.8 285.6
1996 2765 1655 5382 372.5 328.6 297.2
1997 2978 1768 5645 389.6 341.8 302.6
1998 3126 1778 5909 411.5 346.5 319.6
1999 3346 1793 6351 445.9 354.2 348.9
2000 3721 1917 6999 493.1 377.6 382.9
2001 3987 2032 7324 523.2 395.2 397.4
2002 4301 2157 7745 567.3 421.1 422.5
2003 4606 2292 8104 600.0 440.5 437.2
2004 5138 2521 8880 643.0 457.8 463.3
2005 5771 2784 9832 705.4 488.9 502.6
2006 6416 3066 10739 765.0 524.7 535.6
2007 7572 3538 12480 862.6 570.4 597.6
2008 8707 4065 14061 934.3 610.3 636.4
2009 9514 4402 15127 1026.1 666.9 687.1
2010 10919 4941 17104 1124.5 716.0 741.2
2011 13134 6187 19912 1248.6 808.6 802.1
2012 14699 6964 21861 1362.0 880.4 859.9
2013 16190 7773 23609 1462.0 955.8 905.4
2014 17705 8680 25315 1574.6 1048.8 956.7
 注:
  1.本表絕對數(shù)按當年價格計算,指數(shù)按不變價格計算。
  2.居民消費水平指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居民消費支出。
 
 
  附注: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年度核算方法
 
  一、概述
 
  國內生產總值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反映國民經濟發(fā)展規(guī)模和結構的重要指標。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有三種基本方法: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是從常住單位最終產品使用的角度反映一定時期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方法。按照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最終使用去向,由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服務凈出口三部分構成。最終消費支出指常住單位為滿足個人或公共消費的需要,從本國經濟領土和國外購買的貨物和服務的消費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單位在本國經濟領土內的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獲得減去處置的資產價值和存貨價值;貨物服務凈出口指貨物和服務出口減貨物和服務進口的差額。最終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總額反映了國內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貨物服務凈出口反映國外對中國貨物和服務的需求。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規(guī)模和發(fā)展水平,反映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三大需求的結構狀況及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對制定消費、投資和進出口政策,制定宏觀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政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計算方法和基礎資料來源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是按照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的規(guī)定進行核算的,該體系采納了聯(lián)合國國民賬戶體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則、內容和方法。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公式為: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
 
  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一)最終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支出和政府消費支出。
 
  1.居民消費支出指常住住戶在一定時期內對于貨物和服務的全部消費支出。居民消費支出除了直接以貨幣形式購買的貨物和服務的消費支出外,還包括以其他方式獲得的貨物和服務的消費支出,主要包括:單位以實物報酬及實物轉移的形式提供給職工的貨物和服務;住戶生產并用于自身消費的貨物和服務,其中的服務僅指住戶的自有住房服務和付酬的家庭雇員提供的家庭和個人服務;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務;保險機構提供的保險服務。
 
  居民消費支出包括城鎮(zhèn)居民消費支出和農村居民消費支出,按10個類別核算:食品煙酒、衣著、居?。òㄗ杂凶》糠眨?、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yī)療保健、金融中介服務、保險服務、其他商品和服務。
 
  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yī)療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務類消費支出,綜合利用住戶調查中人均消費支出、行政記錄、相關專業(yè)統(tǒng)計調查資料和城鄉(xiāng)人口資料計算;金融中介服務和保險服務支出利用金融和保險統(tǒng)計調查資料計算。自有住房服務利用城鄉(xiāng)住戶調查資料和房地產業(yè)統(tǒng)計資料計算。
 
  2.政府消費支出指政府部門承擔的公共消費性服務支出和個人消費性貨物和服務的支出。其中,公共消費性服務支出包括國家安全和國防、行政管理、制定法律規(guī)章、維護社會秩序和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支出,它等于政府服務的產出價值減去政府單位有償提供服務所獲收入的差額。個人消費性貨物和服務支出等于政府部門免費或低價向居民住戶提供的貨物和服務市場價值減去向住戶收取的價值,主要包括政府針對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文化娛樂和社會保障等方面花費的支出。
 
  政府消費支出主要是根據財政部財政支出年度決算資料進行計算。
 
 ?。ǘ┵Y本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變動額。
 
  1.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固定資產減處置的固定資產的價值總額。固定資產是通過生產活動生產出來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規(guī)定標準以上的資產,不包括自然資產、耐用消費品、小型工器具等。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主要分為住宅、非住宅建筑物、機器和設備、武器系統(tǒng)投資、土地改良支出、知識產權產品(礦藏勘探、計算機軟件)和其他。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核算的主要基礎資料是固定資產投資統(tǒng)計資料、房地產開發(fā)統(tǒng)計資料、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投入和土地整理復墾開發(fā)統(tǒng)計資料、財政部財政支出統(tǒng)計資料、工信部計算機軟件銷售資料等。
 
  2.存貨變動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存貨實物量變動的市場價值,即期末價值減期初價值的差額,其中不包括核算期內由于價格變動而產生的持有收益。存貨變動核算的范圍是生產單位購進的原材料、燃料和儲備物資等存貨,以及生產單位生產的產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貨。
 
  根據資料來源,存貨變動按行業(yè)進行計算。
 
  (三)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指貨物和服務出口減貨物和服務進口的差額。出口包括常住單位向非常住單位出售或無償轉讓的各種貨物和服務的價值;進口包括常住單位從非常住單位購買或無償?shù)玫降母鞣N貨物和服務的價值。由于服務活動的提供與使用同時發(fā)生,一般把常住單位從非常住單位得到的服務作為進口,非常住單位從常住單位得到的服務作為出口。貨物出口和進口價值都按離岸價格計算。
 
  貨物和服務進出口數(shù)據取自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平衡表。
 
  三、支出法GDP的構成和貢獻率
 
  為了反映消費、投資、凈出口在最終產品使用中的結構,可以計算最終消費率、資本形成率和凈出口率三個指標。最終消費率、資本形成率和凈出口率通常是指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占支出法GDP的比重,是按現(xiàn)行價格計算的。計算公式為:
 
  最終消費率(%)= 最終消費支出÷支出法GDP×100%
 
  資本形成率(%)= 資本形成總額÷支出法GDP×100%
 
  凈出口率(%)=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支出法GDP×100%
 
  通常利用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三個指標反映消費、投資、凈出口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和拉動作用,三大需求的貢獻率是按不變價計算的,是指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的不變價增量分別占不變價支出法GDP增量的比重。將三大需求的貢獻率分別乘以經濟增長率,就得到三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百分點。計算公式為:
 
  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 最終消費支出增量÷支出法GDP增量×100%
 
  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 資本形成總額增量÷支出法GDP增量×100%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增量÷支出法GDP增量×100%
 
  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拉動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GDP增長速度
 
  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拉動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GDP增長速度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增長拉動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GDP增長速度
 
  四、核算步驟、發(fā)布時間和數(shù)據修訂
 
  支出法GDP分為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目前數(shù)據的發(fā)布內容只是年度數(shù)據,季度核算還處于研究試算階段。年度支出法GDP核算數(shù)據的發(fā)布時間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實和最終核實三個步驟進行:
 
  1.初步核算數(shù)在當年月度或季度統(tǒng)計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核算,于次年5月在《中國統(tǒng)計摘要》和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上發(fā)布。
 
  2.初步核實數(shù)主要利用統(tǒng)計年報資料核算,對初步核算數(shù)進行修訂,于次年9月在《中國統(tǒng)計年鑒》、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上發(fā)布。
 
  3.最終核實數(shù)主要利用統(tǒng)計年報、部門統(tǒng)計、財政決算資料核算,對初步核實數(shù)進行修訂,于隔年5月和9月在《中國統(tǒng)計摘要》、《中國統(tǒng)計年鑒》、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及其他出版物上發(fā)布。
 
  在開展全國經濟普查時,發(fā)現(xiàn)對支出法GDP數(shù)據有較大影響的新的基礎資料,或統(tǒng)計指標口徑、計算方法及分類標準發(fā)生變化時,也對支出法GDP歷史數(shù)據進行修訂和發(fā)布。
 
  數(shù)據發(fā)布的主要內容為支出法GDP總量、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的構成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上一篇:2015年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2%
下一篇:2014年不同崗位平均工資水平有較大差距

單位信息

單位名稱:北京中政國宏社會經濟咨詢中心

單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國宏大廈23層

郵政編碼:100038

開戶銀行:北京建行萬豐支行

銀行賬號: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手機(同微信): 18600227098 18618365620

聯(lián) 系 人:李春風 扈蘊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