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產品定義、性能及應用特點
1、多媒體音箱:
1)多媒體音箱的組成:
首先它需要有與電腦機箱中聲卡相連接的接口部分(如果是USB音箱則是與電腦的USB接口相連)。這樣才能把聲卡輸出的聲音信號引入音箱放大器。通常接口部分是由一條兩端有三芯插頭的兩芯屏蔽電纜組成(如果是USB音箱、則需要USB接口專用電纜)。
第二部分就是放大器,它的作用是把聲卡送來(或USB芯片輸出)的微弱音頻信號加以放大,使之足以推動喇叭正常發(fā)聲,同時放大器還兼有控制功能,如音量大小的控制、高音低音增益與衰減控制、還有部分放大器中加入了聲場控制、如SRS。最后一部分就是音箱了,它負責把放大器送來的音頻信號變?yōu)槁暡?,音箱是由箱體(通常有木制的和塑膠制的)和喇叭單元組成,如果放大器與音箱是各自獨立的,我們就稱這種音箱為無源音箱:如果音箱與放大器是組裝在一起的(通常放大器是安裝在音箱的內部),我們就稱這種音箱為有源音箱。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多媒體音箱為有源音箱,因為相對來說有源的制造成本要低于無源音箱。但是,往往無源音箱的聲音素質(含獨立放大器)要高于有源音箱。如果是USB音箱,則多媒體音箱中還要增加USB音頻解碼器和控制部分。
2)種類
多媒體音箱的種類按照不同的分類法有不同的款式。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分類:
(1)按照箱體材質不同分,常見的有塑料和木質箱。
(2)按照喇叭單元的數量分,有單喇叭單元的(全頻帶單元)和雙(或三)喇叭單元的(二或三分頻)。
(3)按照聲道數量分有2.0式(雙聲道立體聲)、2.1(雙聲道另加—超重低音聲道)、4.1式(四聲道加一超重低音聲道)、5.1式(五聲道加—超重低音聲道)音箱。
(4)按喇叭單元的結構分,有普通喇叭單元、平面喇叭單元、鋁帶單喇叭單元等。注:普通喇叭單元又可以根據振膜(紙盆)的材料不同來分,如中低音單元有紙盆、羊毛盆、PVC盆、聚丙烯盆、金屬盆……等材料,高音單元有金屬球頂,軟膜球頂……。
(5)根據電腦輸出口來分,有普通接口(聲卡輸出)音箱和USB接口音箱。
(6)根據功率放大器的內外置分,有有源音箱(放大器內置最常見)和無源音箱(放大器外置、非常高檔的或有特別要求的才采用。
(7)按價格分,一般認為價格每對(不含超重低音、下同)在200元以下的為普通音箱、價格每對在200元-800元之間的為中檔產品,價格在800元以上的一般為高檔產品(當然也不能絕對這樣分、還要看品牌和實際性能)。
(8)按用途來,有普通用途音箱、有娛樂用途為主的音箱(游戲、VCD、DVD和音樂欣賞)和專業(yè)用途音箱(HIFI制作、發(fā)燒音樂欣賞)。
2、迷你組合音響:
迷你組合音響,實際上就是小型化的組合音響,相對于家庭影院套裝,迷你組合音響的特點就是小型化,常見的迷你組合音響由將各種播放設備和功放集成為一體的主機加上兩個音箱構成。迷你音響的構成也分不同形式,有些迷你音響甚至音箱也和主機連接在一起不可拆分,這樣做主要目的是攜帶和移動方便,占用空間小,所以這樣的迷你組合音響也叫床頭音響;也有些帶有多個音箱,這樣做的目的是更突出聲音的環(huán)境效果,這種音響為了擺放方便,還可能使用無線技術連接主機和各個音箱。
最簡單的迷你組合音響的基本組成部分一般包括AM/FM調諧器、CD播放器(也有的帶有磁帶卡座)與兩個單獨的揚聲器。而功能更強大的則相應增加MD播放器、環(huán)繞超重低音音箱;CD播放器提升為DVD播放器,向下兼容播放其它類型格式的碟片等,甚或提升為雙碟、三碟播放;還有一少部分迷你組合音響帶有刻錄機或者帶有網絡收音功能等。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精美、小巧的迷你音響漸漸走進許多家庭。
精致的外觀、小型化的體積可以擺放在書房的書架上,也可以在臥室的低柜上,因此,不僅那些小居室的家庭選擇迷你音響,而且還有為數不少的音樂愛好者選擇它作為第二套聽音設備,或作為臥室音響。雖然迷你音響在體積上大大的縮小了,但是的組成部分一般來說是不會縮水的,功能性也不會減少,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第二節(jié) 發(fā)展歷程
中國音響 行業(yè) 20年中走過的道路,也是一部生動的歷史,其間有創(chuàng)新發(fā)展,有坎坷經歷,回顧這段歷史對現今的音響 行業(yè) 發(fā)展應該是有教育意義的。
解放初期,中國音響 行業(yè) 的產品單一,技術含量低。20世紀50年代我國音響 行業(yè) 的主要產品為電子管式的中、短波收音機,那個階段正如趙本山小品所述,手電筒都算“家電”,發(fā)聲的玩意更是個稀罕物了,往往也是有價無市的;到了60年代逐漸開始研制半導體收音機,可閉關鎖國也失去了學習先進技術的機會,發(fā)展速度極為緩慢;進入70年代后期,由于受到國際音響業(yè)技術發(fā)展的影響,中國音響業(yè)的發(fā)展步伐也相對加快,但仍以技術含量較低的收音機制造為主。由于經濟復蘇拉動內需,1979年我國的收音機產量已達到了1387.5萬臺,其中半導體收音機占6%。音響 行業(yè) 的發(fā)展由此拉開了帷幕。
在“七五”期間,我國選擇了優(yōu)先發(fā)展消費類電子產品的發(fā)展戰(zhàn)略,這為我國的電子音響工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其間主要品牌如上海無線電二廠紅燈牌、三廠春雷、美多牌、上錄的上海牌、一○一廠海燕牌;北京無線電廠牡丹牌;無錫無線電廠梅花牌;常州錄音機總廠星球牌;南京無線電廠熊貓牌;廣州無線電廠南虹牌、廣州曙光無線電廠珠江牌等。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電子音響 行業(yè) 加快了引進和推廣國外的先進產品和技術的步伐,音響產品的種類和技術含量均有了大幅提升。產品從一般的收錄機、立體聲組合音響、激光唱機、電子琴到組合式家庭影院系統(tǒng),技術從模擬技術發(fā)展到數字技術,以及音視頻結合,但組裝產品仍是主流生產模式。80年代我國也開發(fā)了諸如卡式收錄機、調頻立體聲收音機、立體聲唱機和電子琴等新產品,一時間電子音響市場需求的多樣性被激活,國內品牌一統(tǒng)天下,鹽城無線電總廠燕舞牌、武漢無線電廠長江牌、新科電子公司新科牌、佛山無線電一廠鉆石牌等品牌大受歡迎。90年代又開發(fā)了激光視盤機、CD唱機和環(huán)繞聲家庭影院系統(tǒng)等數字化產品,模擬唱機及傳統(tǒng)的組合音響市場大幅縮水,市場格局呈多樣化形勢,從大路貨到掛羊頭者,從舶來品到合資品牌,眾相紛呈。
進入“八五”期間,我國電子音響 行業(yè) 結構、產品結構和外貿體制受國際經濟技術形勢變化影響日趨明顯。國家適時地頒布了一系列鼓勵電子音響產品出口的政策,包括外匯留成、出口退稅、出一獎一等。到“八五”末期,我國的收錄機及組合音響產品已成為視聽產品出口中的第一大宗商品,我國電子音響產品加工基地的雛形逐漸顯露。
進入“九五”以來,我國電子音響 行業(yè) 百花齊放,先后與世界著名品牌松下、索尼、飛利浦、三星等合資,加快了電子音響 行業(yè) 和產品的發(fā)展。非公有制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涌現了如新科、萬利達、金正、步步高、廈新、江奎、愛浪等國內品牌,我國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世界音響生產基地,很多國際品牌,如JBL等都是在我國進行OEM生產的。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