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柞蠶絲的簡介
以柞蠶所吐之絲為原料繅制的長絲,稱為柞蠶絲。柞蠶絲是我國特有的天然紡織原料之一,其絲具有獨特的珠寶光澤、天然華貴、滑爽舒適;而苧麻被譽為綠色天然紡織纖維,因強力高、吸濕散熱快、粗獷典雅、抑菌防腐、保健等功能,歷來作為高檔紡織服裝。(立項申請)
第二節(jié) 柞蠶絲的工藝技術
柞蠶繭絲由兩根平行的扁平單絲并成,其主要成分為絲素和絲膠。繅絲時把幾粒柞蠶繭的繭絲抽出借絲膠粘合而成柞蠶絲。
制絲工藝要求:
①首先按制絲工藝的各項要求和繭質的特性進行混繭。混繭后各批原料繭要求繭重、繭形、繭色、繭層厚薄均勻一致。為了合理使用原料繭,繅制品質優(yōu)良的生絲,還要進行選繭,將殘留在好繭中的下腳繭選凈。
②柞蠶繭的煮漂處理是制絲生產中的重要一環(huán),為了解除繭層絲縷間的無機成分和部分絲膠,使絲縷解離容易,便于繅絲。柞蠶繭的煮漂處理較為困難,在處理過程中,一般需使用解 舒劑,促使其解舒良好。并起漂白作用。
③剝繭是為了剝除繭衣和繭柄,剔除解舒不良的繭和混入的各種下腳繭,以便繅絲,保證生絲質量。根據(jù)繭質分別確定繅制一絞絲所需的定粒數(shù),以保證柞蠶絲包裝重量的統(tǒng)一??壗z 有干繅和水繅兩種,目前大部分采用水繅法。
④干燥處理:有干繅絲干燥處理和水繅絲干燥處理兩種,目前以水繅絲干燥處理為主。水繅絲干燥處理法的絲片標準含水率為8~8.5%,最高為9~9.5%。
⑤對成品進行整理及下腳料的加工。
7.檢驗
柞蠶絲是法定檢驗商品,出口前須經檢驗檢疫機構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口。檢驗依據(jù)和方法是按照貿易合同條款和GB/T14578—93標準進行檢驗。
第三節(jié) 柞蠶絲的發(fā)展現(xiàn)狀
近幾年來,人們充分利用這2種纖維的天然特性, 研究 開發(fā)出了柞蠶絲/苧麻交織針織物。有光澤,約占85%;絲膠淡褐色,耐濕性能亦強,約占 13%;此外還有灰分、色素等約占2%。絲膠分層附著在絲素外圍,有保護作用,能溶于沸水、熱皂液和堿性溶液;絲素則不溶。絲素由18種氨基酸組成,主要為丙氨酸、甘氨酸、絲氨酸和酪氨酸;絲膠由15種氨基酸組成,主要為天冬氨酸、絲氨酸、蘇氨酸和精氨酸。
然而,柞蠶是野生蠶,因缺少人工管理,再加上自然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影響,其絲手感生硬,具有天然的黃褐色.柞蠶絲屬于蛋白質纖維,除含有主要成分絲素外,還含有絲膠、脂蠟及天然色素等;另一方面,苧麻屬于纖維素纖維,其成分除含有纖維素外,還含有半纖維素、木質素、果膠、脂蠟及天然色素;由于苧麻纖維取向度大,結晶度高,加之苧麻纖維較粗,單根纖維的彎曲性指數(shù)很大,受外力時不宜彎曲,在服用過程中容易產生刺癢感.當這2種纖維交織做成針織品后,雖然具有獨特的風格和優(yōu)點,但由于該類產品中2種纖維在結構、性能上的差異,使得染整加工比較困難,尤其是前處理加工.
柞蠶絲手感柔軟而具彈性。耐熱性能良好,絲膠分層附著在絲素外圍,溫度高達140℃時強力才開始減弱。耐濕性能亦強,約占85%;絲膠淡褐色,在濕潤條件下,強力能增加4%。絕緣、強力、伸度、抗脆化以及耐酸、耐堿等性能均優(yōu)于桑蠶絲。但織物縮水率大。生絲不易染色。
柞蠶絲紡織制品,剛性強、耐酸堿性強、色澤天然,纖維粗,保暖性好,是蠶絲被、蠶絲毯的首選。有些廠家會用白堿等對其漂洗,但實際化學殘留很低,對人沒有傷害。
第四節(jié) 柞蠶絲與桑蠶絲的區(qū)別
二者各有所長,都是和人體肌膚蛋白近源的動物蛋白。都有透氣性好、防紫外線、吸濕性好的優(yōu)點,所以真絲制品都是高貴的紡織商品。價格自然要貴。 用柞蠶結繭時吐出的絲縷加工成的纖維稱柞蠶絲,是織造柞絲綢的原料,在工業(yè)和國防上也有重要用途。柞蠶繭絲由兩根平行的扁平單絲并成,其主要成分為絲素和絲膠。絲素白色半透明,有光澤,約占85%;絲膠淡褐色,約占13%;此外還有灰分、色素等,約占 2% ??壗z時把幾個柞蠶繭的繭絲抽出,借絲膠粘合而成柞蠶絲。柞蠶絲手感柔軟有彈性,耐熱性良好 ,溫度高達 140℃ 時強力才減弱 , 耐濕性亦強。絕緣、強力、伸度、抗脆化、耐酸、耐堿等性能均優(yōu)于桑蠶絲。但織物縮水率大,生絲不易染色。
桑蠶絲 一般產于南方 手感柔軟、光滑,色澤典雅,纖維細,主要用作服裝面料; 桑蠶絲由人工養(yǎng)殖細膩柔美。
柞蠶絲 一般產于北方 強伸度強、耐腐蝕性,耐光性,吸濕性、色澤天然,纖維粗吸濕透氣,蓬松保暖好,主要用作蠶絲被、蠶絲地毯;柞蠶絲野生放養(yǎng)吸收大地精華,保健性好,優(yōu)雅華貴。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jù)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
上一篇:阻燃纖維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未來前景的立項申請
下一篇:防靜電服裝的工作原理及發(fā)展狀況的可行性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