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天的啟航儀式上,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葉建良介紹說,“海洋六號”船本次跨年度調查航次任務繁重,整個航次歷時240天,將使用“海馬”號深海機器人等地質地球物理綜合調查手段,對勘探合同區(qū)富鈷結殼資源,以及深海資源和底質類型等進行調查。本航次亦將首次為來自加納、墨西哥等國家的青年科學家提供國際培訓,履行大國責任,為共同促進世界深海大洋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據介紹,2017年深海地質調查航次將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在西太平洋國際海域開展深海地質調查,為進一步了解西太平洋區(qū)域地質概況以及全球氣候環(huán)境變化提供基礎資料。本航次將開展為期120天的海上調查工作。
中國大洋第41B航次則分為三個航段,在西太平洋海域,開展資源、環(huán)境、生物等調查。“海洋六號”將開展“海馬”號調查、多波束測量、淺地層剖面測量、柱狀取樣(重力取樣或活塞取樣)、淺鉆取樣、箱式取樣、多管取樣、海底攝像、溫鹽深測量、錨系觀測、生物分層拖網、重力測量等調查。
本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何高文表示,此次遠洋科考有利于維護我國在國際海底權益和南極事務作用,對于我國參與國際海底資源開發(fā)、增強資源的戰(zhàn)略儲備和推進我國深海高新技術的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1986年以來,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先后組織實施完成了16個航次的中國大洋科學考察活動和4個航次的深海地質調查航次,并分別于1990-1991年和2016-2017年間兩次開展南極南大洋科學考察航次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