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上游產業(yè)發(fā)展狀況 分析
尿袋的原材料是PVC材料,以下就以其為上游進行 分析 。
1、發(fā)展現(xiàn)狀
我國的PVC工業(yè)從1958年開始了工業(yè)化生產,至今已經發(fā)展了47年。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國石化 行業(yè) 的快速發(fā)展,國內的PVC 行業(yè) 保持著高速發(fā)展的趨勢。1995年國內的PVC生產能力僅為208.8萬噸,自2002年國內開始PVC擴能熱潮,到2005年已經發(fā)展到頂峰狀態(tài)。據統(tǒng)計,截止目前,國內PVC產能將達到934.2萬噸之多,與1995年相比增長量高達725.4萬噸,并且仍以高速繼續(xù)增長。
當前,大部分企業(yè)能夠維持正常生產,海螺、實德、寶碩、北新建材、四川華塑等企業(yè)開工狀況良好,一些效益較好的企業(yè)噸產品利潤達1000元左右。目前尤其對北方一些市場,正趕上異型材銷售的黃金季節(jié),各廠家正加緊生產抓住一年中的利潤黃金期。但就日前原材料價格的攀升并未使塑料異型材價格出現(xiàn)明顯的上揚,各主要廠家型材對外報價大多維持前期水平。 分析 原因主要有:1制品價格的變動相對要遲滯于原材料,不少企業(yè)型材價格前期下調幅度本身較小,面對近期原材料價格上漲仍然有一定承受能力;2PVC價格目前仍然沒有穩(wěn)定,其價格的不明朗化也是目前型材價格末出現(xiàn)調整的原因;3目前型材 行業(yè) 利潤有限,“僧多粥少”仍是普遍現(xiàn)象。
我國煤炭和石灰石儲量豐富,而石油價格相對較高,PVC生產以電石法為主,2006年我國采用電石原料路線的PVC產量約為584.04萬噸,占總產量的70.9%,采用乙烯及其他原料路線的產量約為239.8萬噸,占總產量的29.1%。電石法最上游為煉焦煤,由于供求緊張,煉焦煤價格未來兩年內仍將保持高位。PVC由于成本推動,價格也將保持高位。
2、發(fā)展趨勢
受益于城鎮(zhèn)化的全面建設,我國PVC未來兩年需求仍有望保持10%的增長,而從供應方面來看,2008、2009年全國有望再增加產能約250萬噸、200萬噸,遠超過100萬噸左右的需求增長量;
未來5年內全球PVC需求有望以4%的速度增長。從供應角度來看,2006年—2008年PVC處于擴張高峰期,年均產能增速達到7%左右,2009年 行業(yè) 盈利狀況將會出現(xiàn)反彈。
中國主導全球產能擴張, 行業(yè) 面臨洗牌。今后一段時期,隨著市場需求增速放慢和老裝置淘汰,歐、美、日等發(fā)達地區(qū)氯堿產業(yè)發(fā)展方向將是總產能下降,但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由于亞洲對氯產品和燒堿需求非常旺盛,大部分新建裝置分布在亞洲,其中,中國將占最大份額,未來幾年全球新增PVC產能中,中國將占70%。2003年聚氯乙烯反傾銷和原油價格上漲,導致電石法聚氯乙烯比較收益的提高,導致國內電石法聚氯乙烯產能快速擴張。2003年,國內聚氯乙烯產量為424萬噸,至2007年,國內聚氯乙烯產量達到949萬噸,4年間復合增長率達到22.31%, 行業(yè) 處在逐步替代進口的過程。
由于我國電石法價格優(yōu)勢,未來PVC產品將通過出口消耗過剩產能,同時,整個 行業(yè) 也將面臨重新洗牌。
第二節(jié) 下游產業(yè)發(fā)展情況 分析
1、我國醫(yī)藥 行業(yè) 發(fā)展現(xiàn)狀
2008年1~11月,醫(yī)藥 行業(yè) 銷售和盈利保持了快速增長,中藥飲片和生物制藥2個子 行業(yè) 銷售增長高于 行業(yè) 平均,中藥飲片、化學制劑藥和化學原料藥3個子 行業(yè) 利潤增長高于 行業(yè) 平均。1、醫(yī)藥 行業(yè) 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5.8%。受化學制劑藥和生物制藥2個子 行業(yè) 增速分別加快2.5和7.7個百分點驅動, 行業(yè) 整體銷售增速同比加快了1.3個百分點。受化學原料藥和中成藥增速較1~8月分別明顯下降6.1和3.2個百分點影響, 行業(yè) 整體銷售增幅較1-8月份下降了3個百分點。2、毛利率30.7%,基本平穩(wěn),同比略降0.4個百分點。3、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9.1%,增速同比下降21.9個百分點,較1~8月增幅下降了個10.4百分點。我們 分析 :與08年投資收益大幅下降、2006年利潤基數較低有關。4、期間費用率同比略降0.7個百分點,利潤率微升0.2個百分點。
各子 行業(yè) 受08年9月以來全球經濟下行影響程度不一:化學制劑藥和中藥飲片消費表現(xiàn)較強剛性,中成藥剛性不足:1、化學制劑藥銷售收入和稅前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25.4%和36.6%,較1~8月分別下降了1.3和0.3個百分點。毛利率、期間費用率和利潤率基本平穩(wěn)。2、中成藥銷售收入和稅前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20.5%和7.7%,均低于 行業(yè) 平均,增幅較1~8月分別下降了3.2和6.1個百分點,期間費用率下降1.6個百分點,毛利率和利潤率下降1.3個百分點。我們 分析 :部分中成藥不是醫(yī)生一線治療用藥,消費剛性不強,較易受經濟波動影響。利潤增長大幅下降與中成藥企業(yè)投資收益大幅下降有關。3、化學原料藥2008年銷售增長表現(xiàn)出逐步回落,是醫(yī)藥 行業(yè) 中受全球經濟下行影響較大的子 行業(yè) ,08年1~11月較1~8月銷售增長和利潤增長分別下降了6.1和27.1個百分點。我們認為:外需減弱、定單下降、價格下滑還將持續(xù)影響化學原料藥09年增長,并波及醫(yī)藥 行業(yè) 09年整體增長率。
2007年我國醫(yī)藥進出口貿易呈現(xiàn)以下幾大特點:
1)傳統(tǒng)出口市場格局繼續(xù)得到保持
亞洲、歐洲、北美洲仍為我國前三大出口市場,分別占我國總出口額的40.7%、28.3%和20.1%;前十大出口國或地區(qū)分別是美國、日本、印度、德國、韓國、荷蘭、中國香港、意大利、英國、西班牙。歐洲、亞洲、北美洲是我國醫(yī)藥商品前三大進口來源地,分別占進口總額的41.76%、37.08%和19.0%;前十大進口來源國(或地區(qū))分別是美國、日本、德國、中國臺灣、韓國、法國、印度、瑞士、英國、愛爾蘭。
2)進出口結構出現(xiàn)新的變化趨勢
2007年西藥類產品對外貿易比重從2006年的61.1%上升到63.1%,提高了兩個百分點,而中藥和醫(yī)療器械兩個大類的比重都有所下降。從細分產品類別來看,中藥材及飲片、提取物、保健品、中成藥的出口比重都有所下降,中藥材及飲片和提取物的進口比重略有上升。西藥原料出口比重進一步上升,達到了55.2%,西成藥的進出口比重也都有所上升,生化藥的比重基本維持不變。
3)從貢獻率來看,2007年西藥類產品對出口增長和進口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6.9%和77.6%,醫(yī)療器械類產品對出口增長和進口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1.3和20.4%,兩者分別貢獻了98.2%和98%。從細分產品類別來看,西藥原料對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58.7%;其次是醫(yī)院診斷與治療設備,對出口增長貢獻了12.8%;西成藥的出口雖然絕對值較小,但對出口增長的貢獻在細分類別產品中列第五位,貢獻了5.7%。在進口方面,西藥原料、西成藥、醫(yī)院診斷與治療設備對進口增長的貢獻位列前三,分別為42.8%、30.3%和17.6%,合計超過9成。
3、2009年我國醫(yī)藥 市場發(fā)展 趨勢
展望2009年,我們預期醫(yī)藥 行業(yè) 仍將保持較快增長。關鍵有利因素是2009年1月,修改后的新醫(yī)改方案和5個配套方案將有望出臺,全民醫(yī)保和新醫(yī)改將進入實施和推進階段。 行業(yè) 龍頭公司總體上將受益于新醫(yī)改和政府對百姓醫(yī)療民生的扶持。我們維持對醫(yī)藥 行業(yè) 2009年推薦投資評級。藥品相對于其它消費品,剛性較強。我國1990~2008年18年間醫(yī)藥 行業(yè) 銷售收入復合增長了18.8%,利潤復合增長了21.7%。09年醫(yī)藥 行業(yè) 增長面臨諸多有利因素和負面影響。有利因素主要來自2009年全面推進實施全民醫(yī)保、擴大覆蓋人群和提高保障力度,政府對疫苗、藥品和診斷治療設備投入加大,提升疫苗等 行業(yè) 景氣度。政府實際年均投入可能超出市場預期。負面影響來自對藥品價格水平下降的擔憂,不確定性更多來自政策的執(zhí)行力度。
外需減弱、定單下降、價格下滑還將持續(xù)影響化學原料藥09年增長率,并波及醫(yī)藥 行業(yè) 09年整體增長率。
09年醫(yī)藥
行業(yè)
增長面臨諸多有利因素和負面影響。有利因素主要來自2009年全面推進實施全民醫(yī)保、擴大覆蓋人群和提高保障力度,政府對疫苗、藥品和診斷治療設備投入加大,提升疫苗等
行業(yè)
景氣度。政府實際年均投入可能超出市場預期。負面影響來自對藥品價格水平下降的擔憂:納入政府定價藥品范圍擴大、藥品價格改革、醫(yī)療服務價格改革、醫(yī)保支付制度改革等政策,涉及企業(yè)和波及藥品十分廣泛、影響空前。